close

時間:2/9下午兩點。(伯軒終於來參加我們的例會)
地點:M410
出席:伯軒、社長。
列席:昌鴻倆。
煮手:伯軒第一煮及第二煮。
豆子:BALI島公豆。

伯軒在經過兩個星期之後,第一次來參加咖啡社的例會。
伯軒說今天是第三次煮咖啡。
第一次煮時,可能因為緊張了些,仍有些忘記程序。
我把程序寫一遍,以便下星期或以後再煮。
1.首先裝兩杯的水量。 (我們最好的結果是最後流下的咖啡剛好兩杯的量最讚)

2.裝完水之後用乾布擦掉後點火,插入上壺。

3.此時利用水升至上壺時,去作一些雜事,比如說把布弄溼或者準備磨豆。

4.水升至上壺時,開始磨豆。
(現在磨豆的原因是準備要煮咖啡才磨,會使得香氣留比較久,如果先磨的話,香氣就不見了)

5.攪拌。 (1)首先以W形的方式把咖啡粉打入水裡,讓咖啡粉接觸到水。
(2)之後再以順時針的方式攪三or四圈。這裡攪的方式要自然些,連續攪三、四圈。(這裡開始計時30秒)
伯軒今天把(1)、(2)結合在一起,下次可以分清楚兩者的差別。
其中(1)的目的是為了(2)作準備,(2)可以讓咖啡粉與水充份混合,使得咖啡在之後的30秒作完全的釋放)
(3)30秒之後,先把火移開,之後攪三or四圈,也是連續攪,不要間斷。
如果速度快一點,可以產生旋渦,等一下會比較有產生小山丘的可能。

至於小山丘的出現與不出現,在此作一個說明。
網路上有人說小山丘不出現並不會影響味道。
我也滿贊同這樣的說法,重點應該是最後品嘗咖啡的味道。
所以如果沒有小山丘出現的話,並不代表你的咖啡煮的不好。
(4)攪完之後用布包住下壺,使得水快速流下,減少咖啡與水的接觸時間。

伯軒今天煮出來的咖啡沒有澀味,第一煮味道較淡,而在熟悉之後的第二煮味道有出來。
不知伯軒有沒有喝出今天的咖啡會回甘,這是這咖啡的特色。

其實我比較喜歡第一煮,第一煮很順口,溫和的像巴西。淡淡的苦味外加微酸,一整個順口到不行。但少了些香氣,會回甘,但不久。
我很懷疑是因為伯軒第一煮少了些步驟的關係,還是咖啡豆放久了。
就算社長煮也有可能煮不出那樣原本咖啡豆在第一次煮的好味道。(ok…第一次是副社煮的)

第二煮的味道,苦味就較強烈,是副社會煮出的那種感覺。
我和副社煮出來的感覺就不一定,她會煮的比我過,但不代表誰比較好,
副社-->激進派,社長-->保守派。
有可能是她把咖啡豆煮過頭了,也有可能我煮不出咖啡豆的原味。
(本身我害怕咖啡豆的澀味,只要我煮出不舒服的澀味,就會覺得自己煮不好。)

總之,伯軒今天煮的感覺有比之前的一、二次來的順利。
喝了第二煮詩元和昌鴻,也說不錯。

下次可以調整的是攪咖啡粉的力道與方式,練習多了就不會覺得那根攪拌棒卡卡的很討厭了。
加油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awadee krap 的頭像
    Sawadee krap

    Sawadee krap

    Sawadee kr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